close

看了蔣勳老師書籍《捨得 捨不得》,跟大家分享一下書內篇章〈莫內的眼睛〉。

一八八七年開始,莫內在吉維尼農村找到一處地方,與第二任妻子愛麗絲和八個孩子生活。租了一塊農田,把穀倉改成畫室,開始畫附近的風景。

也有陸續賣出他的畫作。

在這期間,他開闢了花園,造了園景,種睡蓮與垂柳,在水塘上建了一座橋,橋上則有紫藤爬著。

這便是有名的「莫內花園」,是莫內畫畫的基地,後面捐給法國政府,成為公共財。

在不同時間,畫下的睡蓮,展現其每一剎那的無常,綻放、凋零和重生。

一九一一年妻子愛麗絲去世,一九一四年長子去世。

莫內一九一二年右眼因白內障失明,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。

雖然花園外砲聲隆隆,他仍未停止創作,很多顏色看不清楚則由助理協助選色。

莫內花園就像是一個天堂,我的感受是如此,在虛假的戰爭下如實的存在,不需要被賦予更高尚的說明。

他的視線不只在視網膜反射出來的畫面,而是遍布在全身、心、靈的眼睛,每個細胞都反射著光。

但幸運的莫內經過眼部手術,最後重現光明與他喜愛的顏料顏色。

而眼疾期間他的畫作有一幅一團團的色塊與流動的線條裡,使人想像莫內關閉視覺時依憑心靈創作的自由狀態。

人生如果能反璞歸真,把所有的眼睛打開,會不會能將生活裡的複雜過得簡單?

把所有預設立場回到眼前的此刻呢?

圖片源於:換座位: 關於[印象.經典-莫內特展],與日本橋 (seatchange.blogspot.com)

the-japanese-bridge-1924-1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酷蛋 的頭像
    酷蛋

    酷蛋的部落格

    酷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