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過去南斯拉夫的狄托,是共產主義聯盟中央委員會的總書記,在活著的時候,他的演講就像一股電流流入當時人民的內心,到後面無論說什麼都讓人民相信,他的死亡則是國葬,當時行為藝術家瑪莉娜從攝影的畫面看到,許多婦女將外面大衣敞開,露出胸部槌打著,表示老天為什麼帶走他?而非自己。

在歷史上,狄托是保護南斯拉夫的人(不被美、蘇侵略),同時也是塑造出有別於蘇聯的社會主義特色的共產主義,間單來說他塑造了新的意識形態,人民則是順著這種意識型態生活。

當時的國家意識大於現在的個人意識,人民的任何生活方式都有依歸,不管內部有多少酸甜苦辣,大家都有一套共同的規矩。

我們現在會提到「催眠」這二字,當知道自己被騙後生氣說出這兩個字時,內心的複雜不只包含生氣,還有一些無奈。

催眠除了可以集體透過政治、媒體,也可以自己催眠自己。

另外,個人主義若是低於道德或是不包含愛,那它會不會是反向催眠自己,將我們困於「自己」與較親密的人關係之中。

當路上的行人與司機都是抱著個人主義行走與開車時,自己的方便可能大於交通的規矩與愛心。

例如:某一位大貨車司機因為需要趕快開車送貨,他經過十字路口或是斑馬線上會看情況減速,但不一定每一次都會減速。

當貨品需要趕快送達給客人時,安全就不是第一。

這時如果有路人拿著手機看,順便闖紅燈被撞時,司機認為是行人的問題。

以司機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,會認為行人過馬路也應該遵守守則,不應該只有大貨車遵守,況且他是綠燈行。

行人則認為當時並沒看到有大貨車要轉彎,雖然紅燈,但他還是放心地走過去,他是基於對交通車輛的信任還有可以更快抵達另一頭。

我們去看,無論是行人還是貨車司機在任何情境的變化下,他們都有可能違規,也有可能遵守規則。

誰對誰錯在事故發生時,只會化為一聲嘆息。

如果大家都可以放慢腳步、車速或是放下手機,像是司機、老闆、客人還有行人,我們是不是會獲得平安的生活,交通事故表面上是某個陌生人的死亡。

某一天可能是自己的家人、親戚或是鄰居。

所以快真的好嗎?

說不準其實慢才是快,但能慢下來是環環相扣的,需要整體社會的調整與意識到。

你花一輩子去向死亡的生命哀悼比較辛苦?還是慢一點點,最後還是可以把貨送到比較辛苦?

我們的個人主義是要保護自己以外,也是要尊重他人,包括生命或是安全。

在池上生活,即使路寬又大,車子幾乎都會禮讓行人。

這讓我有一個反思,開發程度跟素質並不一定成正比,但一定不能放棄,大家都要培養起來幸福的內心。

現在幾天就會出現一個交通意外事故,我們還需要媒體再傳播類似的新聞事件?

比起厭惡國民還有嘲諷行人地獄的稱號。

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「注意」!

我知道目前不需要更多的事故提醒我們「路上小心」!

shunsuke-ono-NcANrBZeRI8-unsplash

圖片:取自於UNSPLASH的SHUNSUKE ONO拍攝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酷蛋 的頭像
    酷蛋

    酷蛋的部落格

    酷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