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打這一篇文章,是感到自己對萬事萬物的無知與侷限產生的情感,輸入進這方格裡。
其實身邊的人無論過往、現在或未來都背著自己的廣告看板,有自己專屬的slogan,正是回到自己的家鄉桃園,再次接觸家鄉的草皮與土壤,
今天打這一篇文章,是感到自己對萬事萬物的無知與侷限產生的情感,輸入進這方格裡。
其實身邊的人無論過往、現在或未來都背著自己的廣告看板,有自己專屬的slogan,正是回到自己的家鄉桃園,再次接觸家鄉的草皮與土壤,
當發現某些地方垃圾桶少設置的時候,還有便利商店裡吸管不提供的時候、衛生紙少提供的時候,站在我們角度就是好不方便喔~
但是我認為這不方便其實有正向的意義,因為不方便我們才不會任意、隨意製造垃圾,由外力將某些生活方式內化,算是有用的!
看了蔣勳老師書籍《捨得 捨不得》,跟大家分享一下書內篇章〈莫內的眼睛〉。
一八八七年開始,莫內在吉維尼農村找到一處地方,與第二任妻子愛麗絲和八個孩子生活。租了一塊農田,把穀倉改成畫室,開始畫附近的風景。
兄弟姊妹是一面與自己最貼近的鏡子,他們的喜怒哀樂就像是提醒著我,「你可以換位思考,別跌進自己創造的問題裡」。
我們以為問題是眼前的人創造的,因為他的刻意、他的不在乎,但靜下心來,發現是自己的「排水溝蓋」堵塞了,表面上卡滿泥土與長草,裡面更是多年累積的塵土。